最近,越來越多人見面就叫我老師,
如果是年輕人還好,但當年長者也對我用這個尊稱,我還是不太習慣。
因為自己教的是生活化的心理學,
對於人生歷練比我豐富的長者,我總覺得從他們的生活中,一定能學到更多。
所以聽人叫我「老師」,我還習慣回應「不敢當」,
三人同行,必有我師,我們都可以互相學習。
我自己很痛恨聽到的一句話就是:
“Those who cannot do, teach.” (自己不會做,就只好教。)
意思就是:「如果你那麼厲害,早就賺大錢了,幹嘛在這裡教書?」
其實,在那不可一世的青少年時期,我竟然還曾經相信過這句混帳話!
現在回想,實在慚愧!
自己開始教學生後發現,要成為一個好老師,實在不容易,
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師。
有些人的個性適合打拼、有些埋頭苦幹、有些愛做研究,
有些則喜歡推廣、傳達、帶領、激勵、點燃...
而一個德志才相配的老師,是社會絕對要好好珍惜的資源!
在這個教師節,我向所有曾經點燃、激勵、帶領、
把我拉一把、扶起來,影響我成為現在的老師們深深一鞠躬,
也向所有日復一日,把教育當職業和志業的老師們致敬。
各位太重要了~您們就是這個社會的槓桿!
2021.9.28 教師節
(圖為兒子川川以前在幼兒園當一節「客座老師」😄)